
国际物流货物被海关扣押,产生的堆存费用应由谁付?
kdniao
来源:互联网 | 2025-07-10 11:38:56
在国际贸易中,货物运输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面临风险,而海关扣押导致的堆存费用纠纷是许多企业头疼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处理不仅涉及法律条款,还需要结合运输合同、货物性质以及各方约定来判断责任归属。了解清楚费用分摊的逻辑和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地避免损失,维护自身权益。
货物被海关扣押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可能涉及申报信息不准确,比如商品名称、数量、价值等与实际不符;有的可能是因为货物本身需要特殊许可证但未能提供;还有的可能是海关抽查导致的临时检查延迟。不同原因直接影响费用的承担方。
例如,如果是因为发货方提供的单据错误导致扣留,相关责任可能由发货方承担;如果是因为运输方未及时提交文件或操作失误,堆存费用可能需由物流公司支付;而因海关检查流程导致的正常延误,费用可能默认由收货方承担,但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提前在合同中明确约定。
国际贸易中,运输合同或贸易条款的约定往往是核心依据。常见的FOB(离岸价)或CIF(到岸价)条款中,买卖双方的责任划分不同,对应的堆存费用风险也不同。
以CIF条款为例,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后,风险转移至买方,但海关扣留如果发生在目的港清关阶段,收货方可能需要承担额外费用。部分合同中会明确标注“清关责任归属”或“异常费用分摊规则”,此时需严格按照条款执行。如果合同未明确约定,则需要参照国际贸易惯例或双方协商解决。
有时货物被扣留可能由天气、罢工、疫情等不可抗力引起。这类情况下,责任归属可能发生临时调整。例如,海运过程中因台风导致港口关闭,货物滞留海关监管区时,堆存费用可能会由承运方或港口方减免。但如果货物因自然因素被海关要求额外检验,费用分摊需要双方协商,甚至可能需要保险介入。部分物流公司的运输协议中会包含不可抗力条款,明确此类情况下的处理方案。
在物流链条中,发货人、承运人、收货人及代理商的责任边界需要具体分析。
首先,在签订合同时必须明确费用分担规则,特别是关于海关检查、文件缺失等场景的处理方式。其次,货物运输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核对商品编码、准备合规文件、确认是否需要特殊审批。对于高价值或敏感货物,建议提前购买运输保险,覆盖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另外,与物流公司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跟踪货物状态,也能减少突发风险。
货物被海关扣押后的费用问题,本质上是风险分摊的体现。无论是发货方、运输方还是收货方,都需要提前做好风险预判,在合同条款、文件准备和沟通机制上落实细节。只有各方明确责任边界,才能在问题发生时快速解决,避免因费用纠纷影响整体贸易流程。

相关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