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反内卷”能否终结低价竞争
北京日报客户端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2025-10-16 09:54:15
国庆中秋假期,全国邮政快递业共处理快递包裹72.31亿件,日均处理量超9亿件。 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马婧
在行业“反内卷”行动背景下,快递业迎来一波调价。继浙江、广东等南方省份发布涨价通知后,华中、华北地区也加入涨价阵营。这背后,是行业长期陷入“价格战”导致的恶性竞争与经营困境。经历此轮涨价,快递行业能否真正从低价竞争转向高质量发展?平台、商家与消费者又将如何在这场变局中重新校准利益天平?
加盟制快递价格集体上浮
“网点上个月收到了涨价通知,目前1公斤的价格上浮了大概3毛钱。”在大兴区的一家快递网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9月以来,收货价格结合成本进行了上调,至于“双11”前会不会再次涨价,还在等公司通知,“我们这轮涨价只是针对货量大的商家,个人散户寄件价格不变。”
记者从多家快递公司网点了解到,加盟制快递企业“三通一达”和极兔均在9月发布了告客户书,对京津冀区域内的快递收货价格进行整体上调。告客户书显示,此举是为了执行国家关于各行业“反内卷式”竞争要求,促进市场回归理性良性发展。快递价格上调后,电商客户1公斤内单票价格大约上涨0.3元至0.5元。目前,顺丰、德邦等直营制快递企业还未出现涨价动作。
此轮快递涨价潮,始于快递重镇浙江义乌。7月,义乌市邮政管理局召开会议,明确要求将快递单票价格下限上调0.1元至1.2元。随后,广东迅速跟进,按照要求,各家企业收件价格均不得低于1.4元的成本价。此后,快递业“反内卷”行动呈现从广东、浙江等电商包裹集中区域向华中、华北、东北扩展的趋势。浙商证券研报显示,截至9月,已宣布提价的快递地区在中国快递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占全国80%以上。
“以价换量”但增量不增利
快递物流专家赵小敏表示,此轮涨价很大程度是受政策驱动,监管部门多次召开会议,反对快递业无底线价格竞争,要求快递企业积极推动解决“内卷式”竞争等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快递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却深陷价格战的泥沼。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956.4亿件,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7187.8亿元。这意味着,上半年单票快递平均价格为7.52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了7.7%。
快递企业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也显示,六大头部上市快递企业快递单价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顺丰、极兔呈现双位数下滑,降幅最为显著;韵达、中通、圆通、申通的单票收入呈现个位数下滑。
但“以价换量”的策略,也让快递企业陷入“增量不增利”的困境。2025年上半年,半数快递企业净利润同比下滑,而经营毛利率出现集体下滑。把净利润分摊至每票来看,最赚钱的顺丰上半年每票仅赚0.73元,“三通一达”和极兔每票的净利润则在0.2元以下。
“快递网点越来越难干,快递员流失率很高。”一位基层快递网点负责人坦言,“收入低,服务就很难保障,消费者投诉也很多。”
市场调节或重塑网购生态
此轮快递集体涨价会给商家和消费者带来什么影响?业内认为,快递费上涨对电商包邮模式造成直接冲击,商家面临成本压力与消费者流失的双重挑战,特别是依赖“9.9元包邮”拉顾客的低价商品,正面临“涨价掉销量、不涨就亏本”的两难。
“本来利润就薄,快递费一涨,利润可能就没了。”一位经营网店的店主坦言,虽然每票仅涨几毛钱,但按照店铺销量,每个月的快递费就要多支出近万元。临近“双11”,她仍在观望,“如果别家不涨价,我们涨价,顾客就流失了。”
赵小敏分析,面对即将到来的“双11”大促,多数商家不会轻易对商品涨价,但可能会在买赠活动、优惠券额度等方面做文章。“商家和电商平台主要承担本轮涨价成本波动,但长期来看,最终还是由消费者买单。”
部分电商平台已有所行动。抖音电商宣布10月9日起针对商家再度推出运费险降本措施,符合条件的商家或达人的运费险成本将在日常价基础上降低5%至30%不等。
“目前处于宏观政策引领涨价的第一阶段,未来,行业还需要过渡到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第二阶段。”赵小敏认为,通过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快递行业最终将加速整合并购,解决同质化竞争的根本问题。
相关产品推荐
相关方案推荐
融通OMS、ERP、WMS等上下游,打造更完备、更高效的供应链信息体系,严格遵守行业规范,适配医药温控、冷链等特种运输场景,实现运输过程全可追踪溯、质量可控和有效定位
最后一公里的体验和美誉度对于零售企业也至关重要。优博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渠道的履单方式,为终端客户的触达提供了多样化的方式,让门店配送更加灵活、高效;助力运输车辆随时随地同步物流信息至云端;移动扫码及支付终端,更能提升配送人员的配送精准度以及效率,给顾客提供货到付款的便捷支付服务。
京东云仓调拨是京东物流基础设施和开放协同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向第三方仓库及商家输出京东物流高标准的系统产品、技术能力、运营标准、品牌及商流引入等,与合作伙伴联手共同建设物流和商流相融合的云物流基础设施平台。 通过SaaS产品、物流产品、增值服务、运营赋能等形式,赋能客户,降低客户供应链履约成本,提升仓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