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店被追缴669万,补税潮来袭,快递刷单要付代价
亿豹网
来源:36kr | 2025-11-07 10:05:59
一家服装网店隐匿1.64亿元收入,被追缴税费669万元,不少人感受到,电商征税开始动真格了。
最近不少商家都收到了补缴税款的短信,内容大致是,“您申报的今年三季度增值税销售收入,少于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税务机关报送的收入金额。请尽快核实。”
亿豹网发现,电商大范围补税,一些“刷单”的商家慌了。当数据变得更加透明,真实的经营状况暴露在监管下,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大地震。作为电商产业的下游,快递行业同样受到刷单困扰,此次补税行动如何影响快递呢?
01 分割交易逃避缴税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南昌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法查处了南昌市东湖区上品屋服饰店线上销售偷税案件,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这家服装店通过网络直播等电商平台进行经营,它的实际规模相当庞大,但注册主体却是一个个体工商户。网络账号显示,其总销量累计已达14.7万件,单价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
但这个网店的税收申报数据却为0,从而引起了税务部门的注意。检查发现,该店一层为办公区,另外一层是仓库,单打包分拣的人员就有十几个。
检查发现,该服饰店并不只有一家网店,其总共在网络开了12家店铺。近两年就已经发生了81.4万笔交易,其中显示“确认收货”的交易记录25万余条。这完全是为了逃避税收而故意做的分割,明显是违法违规的。
核查发现,该店少申报销售收入1.64亿元(线下经营收入0.25亿元,线上经营收入1.39亿元),对应的少缴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税费共计366.89万元。另外,这家服装店因为刻意逃税漏税被处以罚款,税务部门依法追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669.58万元。
按照规定,从10月1日开始,互联网平台就得将平台经营者的关键信息上报税务部门,这意味着,每成交一笔订单,该缴税的都要依法缴税。
也有一些商家耍小聪明,少报销售额来应付监管,但很快被大数据追踪发现。有商家210万的销售额,最后补税缴纳了2.3万元。也有商家给自己的企业预估了一下,发现企业所得税加上增值税总计要补600多万。
02 刷单面临补税风险
电商大范围补税,一石激起千层浪,刷单的商家坐不住了。长期以来,电商刷单成为公开的秘密。新店为了寻求曝光量和成交额刷单,直播间为了数据漂亮刷单,未来这样的肆意行为都要付出代价。
刷单带来的窟窿无处补,进货、出货没有发票,商家制造不实的销售数量,电商平台所记录的名义销售量与电商个体实际销售量不符,这导致了一旦面临补税时,导致商家“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亿豹网了解到,刷单门槛低,能够快速提高店铺和商品的权重,提升销量和信用度,也能获得平台更多流量曝光机会。而刷单也需要产生实际的交易,体现在商家的收入中,这部分收入自然而然就需要缴税。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刷单这种造假或不合理的行业现象,不能因为大家都做了就可以法不责众,本来它就不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如果造假,也应该收税,这是造假的成本。
过去商家的纳税信息不透明,很难被监管。但是在新规实施后,必须要根据互联网平台报送的数据进行缴税,情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一个商家按100万的销售额缴税,仅计算13%增值税,不考虑增值税进项,需要缴纳的增值税税款13万,再加上100万销售收入所产生的利润乘以25%,即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这两者之和即为所缴额。
如果没有成本和费用的发票,只能按很高的费率来交税。商家能找到多少进项票,直接影响了最终的利润。
03 行业乱象亟需整治
随着电商平台数据与税务系统的直连,快递物流信息作为交易真实性的重要佐证,其数据价值凸显,刷单行为也很容易被暴露出来。
若快递企业参与商家刷单行为,形成“空包”或虚假物流记录,这些数据一旦与税务、平台数据进行交叉比对,追责起来,快递企业同样无法脱离干系。
当然,脱离电商平台之外,一些快递企业也在通过线下等方式刷单,业务量重压之下,刷单成为各方心照不宣的例行动作。这些不规范的行业操作,也生成了不少税收灰色空间,财税要求全面合规的大背景下,一旦其中某个链条出现问题,受害者将是整个行业。
亿豹网认为,税务部门对刷单行为的间接严管,将倒逼电商卖家转向合规经营,减少虚假交易需求。快递行业需同步提升服务真实性,以适应监管环境的变化。更要警惕自身数据被滥用,避免成为刷单链条中的一环。
快递物流数据,已成为税务稽查的关键证据。加盟制快递发展30年,一些乱象到了该整治的时候了,尤其是一线网点,如果依然不考虑纳税问题,不去做税务筹划,未来将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
长期来看,税务合规将推动电商与快递行业共同构建更健康的生态,在这其中,数据真实性是合规底线。

相关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