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式联运“一单制”:打破壁垒,重塑全球物流生态
kdniao
来源:中国网 | 2025-04-25 09:42:04
在全球化与数字经济的双重浪潮下,物流业已成为连接生产与消费、贯通国内与国际的“经济血脉”。然而,长期以来,多式联运中“分段运输、分段结算、分段责任”的碎片化模式,始终是制约物流效率提升的痛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的推进,这一僵局正被打破——一张提单覆盖全程,一次委托贯通海陆空,物流业从“物理整合”迈向“化学融合”,一场深刻的行业变革正在上演。
一、从“千单之困”到“一单通行”:效率革命的底层逻辑
传统多式联运模式下,货物每转换一次运输方式,企业就需重新签订合同、更换单据、对接责任主体。一箱货物从重庆经中欧班列运至欧洲,可能涉及铁路运单、海运提单、公路运输协议等数十份文件,不仅耗费时间成本,更因权责不清导致纠纷频发。而“一单制”的核心,在于通过“物权凭证统一化”和“责任主体一体化”,将复杂的运输链简化为“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票结算”。
例如,2023年青岛港推出的“全程联运单”,整合了港口、铁路、航运等多方数据,货主通过单一电子提单即可实时追踪集装箱位置,并直接凭单提货。这种变革背后,是区块链技术对物流信息“孤岛”的打通,更是法律层面“多式联运经营人”主体资格的明确,让“一单制”从技术可行走向商业可信。
二、降本增效之外:产业链的“链式反应”
“一单制”的直接价值是降低物流成本(据统计,我国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线路平均节省运费15%),但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重构全球供应链竞争力。
对制造业而言,“一单制”缩短了交货周期,使“零库存”管理成为可能。郑州的富士康工厂通过“航空+铁路”一单制专线,将iPhone组件的到货时间从7天压缩至3天,库存周转率提升40%;对中小企业而言,标准化单证体系降低了跨境贸易门槛,义乌小商品商户凭一单即可将货物直达东南亚电商仓库,国际订单处理效率提升30%。
更值得关注的是,“一单制”正在催生物流金融创新。以往因权属不清而难以质押的“在途货物”,如今依托区块链存证的“一单”即可获得银行授信。2023年,上海自贸区率先试水“一单制动产质押”,释放超200亿元供应链金融流动性,真正让物流“动”起来、资金“活”起来。
三、挑战与未来:如何跨越“最后一公里”?
尽管“一单制”前景广阔,但其推广仍面临多重壁垒:法律衔接上,各国运输法规差异导致国际联运单证效力认定模糊;利益协调上,船公司、铁路运营商、保险机构的数据共享意愿不足;技术标准上,各运输工具载具规格、信息接口尚未完全统一。
破解这些难题,需从三方面突破:一是推动国际规则互认,借助RCEP、中欧班列合作机制等平台,建立跨国“一单制”法律框架;二是打造公共数据平台,由政府牵头建立多式联运数据交换中心,破除企业间数据壁垒;三是加速基础设施标准化,推广集装箱、托盘、吊具等设备的通用标准,减少“换箱换装”损耗。
结语:向“流动的中国”要高质量发展
多式联运“一单制”,看似是物流领域的技术改良,实则是中国经济从“规模扩张”向“系统优化”转型的缩影。当一张提单能够串联起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与东南亚海运网络,当“门到门”物流服务成为中小企业的标配,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便不再局限于低成本,而是升维至供应链韧性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比拼。这场静默的物流革命,正悄然重塑中国经济的地理版图,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动能。
相关产品推荐
相关方案推荐
为客户提供从下单、签收全程闭环,支持样本数据分析的通用系统。主要适配大量的医药物资回收、试剂回收、生物标本采集等业务场景,完成B2C2B、B2B2B、C2B2C等多种医药逆向场景的线上化闭环
对接全网150+电商平台,订单自动审核自动配货,全网异动同步实现库存管理
新加坡海运门到门专线是广州东际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的主要优势航线之一,专线成立于2011年,至今已成熟经营运作十年以上,是目前中国新加坡专线中领头者。散货拼箱平均每天发货拼柜1-3个集装箱发往新加坡,即来即装、即装即走零库存速度优势。公司以广州为中心,在深圳、东莞、佛山、中山、新加坡等地都设有自己的货物集散中心